3、传道助修炼,感动当世人
“全真道”自从王重阳创立以后,“七真”弟子都是用行走乞讨的苦修方式,来修性炼命,把全真道“清净、无为、自然”的教旨,在社会上推行开来。
乞讨寺僧,忍辱修德
谭长真在洛阳朝元宫修炼,主要在不断地磨炼心性,他过的是乞讨的生活。有一次,他经过一处寺院,曾向寺里僧人祥法师乞讨残食,可是祥法师不理他,他一直站在寺门口不走,祥法师生气了,用拳头打他,一下子打断了他的两个门牙;但谭长真无怨无怒地、把牙和血一起咽入了肚子里。当场围观的人,愤愤不平,要跟祥法师说说理,要为谭长真争口气。但谭长真却笑着向那些人恭恭敬敬地了个礼,摇摇头,让他们算了不要多事,他自己毫不动心。这个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洛阳。
乞讨怀州,提高修炼
有一年夏天,他渡过黄河到达怀州(今河南沁阳县)。他游走了怀州府城,浏览了怀州所属的县城,就到了严冬寒冷的季节,乞讨中,还得到不少人家施舍的旧破棉衣,能够御寒就满足了。
怀州在历史上,有很多高道名人在这里隐居,修炼成名。西晋时,洛阳天师道祭酒、中国第一道姑魏华存,就在怀州城西北40里的阳洛山修道多年。在阳洛山西的王屋山,有一座阳台宫,是唐朝名道司马承祯修道处,他是一代国师。
谭长真的功法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他写了诗:
游怀川三首
了了心源万事休,此玄玄外更何求?
便便大肚应无染,且向怀川任意游!
为官清政同修道,忠孝仁慈胜出家;
行尽这般功德路,定将归去步云霞。
云耕宝路三千里,月破黄昏十万家。
清夜碧潭澄皎洁,蚌吞银艳产胎砂。
第一首,说明无为无欲,才能任意遨。
第二首,说明怀州政风清廉、民风淳朴,这是修炼大德。
第三首,说明行程遥远,获得练功成效。
卫州显神通,结交修道人
第二年,谭长真到了卫州(今河南辉县),住在了获嘉县府君庙的新庵。有一天,谭长真锁了庵,往卫州城参访去了。到了晚上,府君庙里的庙官叫温六,看见新庵里一片火光,就赶快去新庵察看。温六隔着窗子,却窥见谭长真一个人围着火炉坐着。很感奇怪,于是,就赶快派人到卫州去找谭长真,而谭长真却在卫州城北关的一家旅馆中休息,还没有起床。谭长真起床后和来人一同赶回新庵,看到火烬还没有灭完。获嘉人一时传为神奇。
在卫州修武县,谭长真结识了一位热爱修炼的人,叫贾信实,二人谈得来,谭长真想动员他入道,特意赠给他一首词,告诉他,你现下的修炼程度太低了,真功夫是要静下心来,擒住心猿意马,就要像哑巴一样少说话。
最后,姓贾的没有听他的,而谭长真最后走的时候,又给他写了一首词,说,我来度化你,你不愿接受。我要回归到自身,跟马丹阳、丘处机、刘处玄一起修炼去了。
浚州行化,效果最大
谭长真后来又到浚州(今河南省浚县),在浚州城住下来行乞传道,结识了一个叫“王三校尉”的人,二人谈话很是投机,他写了一首诗,说,你希望我传授给你丹诀,我告诉你要作到积善、慈悲,就会获得高层功法,达到圆满的境界。
谭长真不久又给他写了一首词,说,修炼的人,坦然面对,不修边幅,没有累赘,白天乞讨,夜里酣睡。又说,不悟的人,难脱情绪,无穷无尽,煎熬自己。修炼的人,穿戴简单,随缘生活;执着入道,不动感情,行为可嘉!
王三校尉,后来真的被谭长真说服入道了,谭长真高兴的很,又给他写了一首词,说,我说你已经老了,放下爱欲,保健好身体。要排除一切障碍,探寻修炼之道。我们共同享受修炼成果吧!
磁州遇酒徒,却坦然面对
谭长真继续北行,来到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在二祖镇,遇到一位酒徒,问谭长真:“你从哪里来?”谭长真还未来得及回答,酒徒就以猛拳击掉了谭长真的两颗牙,满口流血,而谭长真仍是和颜悦色,不动一点感情,接着就吐出了俩牙,攥在手里,唱着、舞着走了。满街人看了不服气,愤怒得很,异口同声要求告官,而谭长真却说:“他是一个醉汉呐!”说了就算了。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当时在关中传道的马丹阳那里,马丹阳当即赞赏说:“一拳消灭平生业(孽)!”
行善消灾,不求回报
谭长真继续向北游走。后来游到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的白家滩,见一个农夫患病,好几个月了,医治无效。有一天晚上,农夫梦见一位道士,给他一包红粉药,让他服下,醒来后,病便好了。第二天,农夫见到了谭长真,惊呼道:“你就是在梦中给我药的那位师傅呵!”说罢,就跪到地上叩头谢恩,谭长真头也不回地走了。
谭长真后来向东游化到高唐县(在今山东),在县城大街上一家茶馆里,品茶评味,与馆老板吴六书写了两个大字“龟蛇”,并且说:“你把它放在墙壁间,可镇大灾啊!”
吴六不信。谁知道,这一年年末的一天,县城失火了,一下子烧了几十家,只有这一家茶馆幸免于难。吴六便逢人就说这老道真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