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全林:《金刚经》持自见性

[复制链接]

1222

主题

1455

帖子

659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6 15: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全林:《金刚经》持自见性(一)

继续探讨《坛经》。

六祖在《自序品》里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可以明心见性的方法,就是诵持、修学《金刚经》,六祖的开悟源于《金刚经》,彻悟源于《金刚经》,这个道理和事实前面已经探讨了。下面再简要地探讨一下,虽有重复,但看成是强调精要。

禅宗二祖慧可早先学道学、儒学、《易》学,觉得这些不究竟,又出家做了僧人,法号“神光”,这个名号颇有仙道精神与仙道法相,神光,元神之光。

神光遇见达摩之后,做了达摩弟子,更名“慧可”,禅宗所讲智慧即般若,《金刚经》本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而《坛经》第二品就是《般若品》。可,是认可、应可。神光开悟了,生起般若了,达摩祖师认可了,认为他得了禅宗心髓,便改名“慧可”,名实相应。

其实,神光、慧可,恰好是性命双修的丹法真义。神光是炼丹成就境界,金丹大成、元神修成,身心都会发光,如张伯端《悟真篇》所言:“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神光”一词,丹家、中医家也直接用。如《素问·本病论》云:“神既失守,神光不聚。”而神光内聚就是修炼丹法了。

道门有本修炼法术的经典就叫《神光经》。“慧可”,则是见性了悟境界。南宗丹法的次第就如此,先修命功见神光、丹光,然后明心见性,迥超三界,究竟圆通。

《续高僧传》卷一六之《慧可传》载:

达摩大师给慧可印心的经典是《楞伽经》,并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楞伽经》讲“意生身”的修炼,“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

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

意生身的作用,如同丹家修炼而有的元神、阳神,是时空无碍的。丹家讲“真意”,没有真意的作用,金丹修不成,元神炼不成,真意与元神浑然一体,最后则是“从此炼成乾健体”,就是真神,也可以说就是“意生身”。身与体可以通用。

孙思邈真人的《存神炼气铭》里所写丹道成就的元神,也是时空无碍的,“专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时,后通七候,神灵变化,出没自在,峭壁千里,去住无碍。”这都需要非常深的气脉、禅定功夫以修证。

《坛经》里写道:“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这是从初祖达摩一直到四祖以来到五祖的传统,四祖传五祖的还是《楞伽经》印心。

变相图,大体就是《楞伽经》经文图解乃至《楞伽经》壁画版连环画。五祖血脉图,就是禅宗从达摩初祖到五祖弘忍的传法故事壁画。卢珍还未来得及画,神秀已在此处题写了那首“身是菩提树”的《无相偈》,五祖就不让卢珍画那些原计划要画的图像了,并说:“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注意,这里的“经云”之经就是《金刚经》,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金刚经》重要法语,后面两句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看看,虽然要画《楞伽经》变相图,却以《金刚经》印心。

到了五祖和六祖,禅宗印心的经典变成了《金刚经》。这一转变非常重要,代表着禅宗的修证方向的转变,转向了明心见性的悟证,无相无住,不再专门讲究意生身的修证。

不过,不专门讲究意生身,不代表不修意生身,很多禅僧的神通妙用与意生身有关。虚云大师能出神,就是修成了意生身。终南山大茅蓬的宝珠大师传虚云法脉,他特别强调意生身的修炼。他传的法诀有两句是:不生心;修意生身。

不生心的教诲与《坛经》、《金刚经》有关,而意生身的修证,与《楞伽经》、《楞严经》有关。这个融合非常好。

六祖慧能与《金刚经》的因缘前面已经讲述过,闻客人诵经,“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但他不知道这就是《金刚经》,便问客人读诵的是什么经。我们读《坛经》原文:

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

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注意,这是核心观点,借助客人之语把弘忍大师关于《金刚经》与明心见性的关系讲出来了。这就是传法。

五祖弘忍肯定地说,“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这已经为我们指明了禅宗修学的大方向、真道路,而六祖就是例证。他在听五祖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彻悟了,即是真正见性了。

五祖如是说,六祖如是证。这说明《金刚经》是使我们明心见性的根本经典。所以,我们真想学禅,真想见性,第一步便是如六祖一样去诵读、参研《金刚经》。

那位客人或许就是一位菩萨的化身,以点化六祖。等到五祖给六祖传法,“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慧能悟了什么?悟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而五祖印心,就认定慧能得大成就了。

所以,《金刚经》之于明心见性的重要,非其他经典可比。在《坛经·般若品》里六祖进一步发挥《金刚经》之于开悟见性的重要性,有如是开示:

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

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这里明确说持诵《金刚经》即得见性,和当年那位在客店门前诵《金刚经》引起慧能关注的人所转述的五祖之言完全一致。而六祖说“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是“夫子自道”,他闻客人诵《金刚经》,“一闻经语,心即开悟。”说明六祖就是“最上乘人”。

这就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开悟见性之路:诵读、受持《金刚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2

主题

1455

帖子

659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9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18:00:17 | 只看该作者
陈全林:《金刚经》持自见性(二)

诵读、受持《金刚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得十多年前有一位修密法的朋友来拜访,说自己每天持诵《金刚经》,坚持很久了,我随意问了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何是“生实相”?

朋友竟然不知道这句“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出自《金刚经》,诵读了多年,单独提出一句来问就不知所云了。还是对文本不熟悉,更不用说对义理的理解了。

正应了那句俗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是念念而已,是“诵”,谈不上“持”,要持,就要明《金刚经》的义理,信之行之。这里的“清净心”我们很难具有,我们经常以利益来计较、衡量很多事物,就不清净了。至于口是心非、破戒妄为的修行者更不清静了。

记得十多年前,新闻报道了两位严重的违法者,他们家里都有佛堂,也都诵《金刚经》,可他们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与《金刚经》的“清净心”毫不相干。他们也不信《金刚经》所讲“果报亦不可思议”,否则,就不会犯罪了。

一位好友来访,我们聊天,告诉我诵读《金刚经》是他的日课,坚持好久了,我随意问了一句:

“《金刚经》里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

佛说对于听闻《金刚经》乃至一念生净信者,他全部知道并能看得见,你信吗?”

这一问当时令朋友很惊讶,说自己不知道,从未想过。

假如是你,你相信佛会因此知道你、看见你吗?

这真是个问题。有的人信,大多数人不信佛会知道自己、看见自己。《金刚经》为何反复强调“如来悉知、悉见”呢?如下面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是第二次强调。

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这是第三次强调。

那么,什么是“一念净信”,什么是“净信”?一闻即信,毫不怀疑,毫无所求,就是一念净信。我们的信仰里夹杂的欲望和诉求太多了,总期望佛保佑。

曾有位道友,家人患了癌症,经人介绍便信佛,希望念佛能获得护佑、加持,念了一个月佛,发现疾病没有转好,便改信基督了,希望在新的信仰里获得救护。这无可非议,但不是“净信”。

我一位朋友的母亲曾患癌,疼得死去活来,朋友看着不忍心,找各路“高人”帮助都没有效果。有一天他遇见一位上师,想到让母亲皈依,希望上师给予加持。他先问母亲愿意不愿意皈依。母亲说愿意。他才对上师说了,见了上师,母亲生起了信心,接受灌顶。上师说,死亡的命运我改变不了,但能帮助她减轻痛苦。

这位母亲对上师信心十足。接受上师灌顶之后她的痛苦果然消失了,到辞世都未再因为身体的疼痛而呻吟。最后预知时至,安详往生。这就是“信心清净”与“一念净信”的作用,包含着她修学的因缘、善根、福报等因素。

我一位僧友在俗家时曾因为疾病面临死亡的威胁,有人劝他念佛、出家、做功德,病会好的。他信了,出家了,念佛了,修庙了,病真的好了。这也是一念净信。

1990年我从家乡“大像山”永明寺的一位僧人那里获得了一本《金刚经》,那时候山上做法会,有位僧人拿了本《金刚经》对我说:“这本经书给你,好好学,里面有不生不灭的道理。”我当时接受了,带回家认真阅读。这是我第一次阅读《金刚经》。当时我对僧人的话很好奇,以致“不生不灭”四字一直在心中。

至今,那位僧人是谁,我不知道,他为何给我经,不知道。要是他在世,该有八十多岁了。只能归于我的佛缘成熟了。

《金刚经》我没有经常诵读,但我读过多本注解本,如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至少读过两遍,读过《金刚经集注》,都是我三十岁前读的。四十岁前曾有段时间专心诵读过《金刚经》,五十岁后读过沈家桢居士的《金刚经的研究》,对经文相对熟悉,但不能背诵。

四十多岁时因读经有过瑞相,记得有一次读完《金刚经》便静坐,进入了一种境界,看成幻境也行,“看到”了一尊极大的佛,顶天立地,我“飞”起来了,能在虚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佛的面容细部,非常清晰。

一次,静坐中不仅看到佛像,还看到如水晶一样透明的多边形的心形晶体,像金刚石的多面体一样,发光,从佛像中飞出来进入到我的身体中。

虽是幻象,但美好、殊胜。

南怀瑾说“抗战”时他与家人分离,父母妻儿都在敌占区,他每天诵《金刚经》回向给家人,保佑平安,感应殊胜。

我以前读过《金刚经感应录》,读过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的印本,开篇序言里苏东坡就讲了一则读《金刚经》的感应故事,《东坡志林》里收录了:

近岁有人凿山取银矿至深处,闻有人诵经声。发之,得一人,云:“吾亦取矿者,以窟坏,不能出,居此不知几年。平生诵《金刚经》自随,每有饥渴之念,即若有人自腋下以饼饵遗之。”殆此经变现也。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此人于经中,岂所谓得“一”者乎?

当年读此文我深信不疑。《苏东坡金刚经字帖》扉页有我1996年左右的题写的偈子。

法性无边一枕席,何分南北与东西。

同在梦中说无梦,见即非见见亦斯。

《东坡志林》里记载,苏东坡不仅读《金刚经》,也读六祖《坛经》。有《读<坛经>》一文:

近读六祖《坛经》,指说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眼喻:“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故云“见是法身”。何谓“能见是报身”?

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若能安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彻,见性乃全,故云“能见是报身”。何谓“所见是化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千万,纵横变化,俱是妙用,故云“所见是化身”。此喻既立,三身愈明。如此是否?

苏东坡打比喻说:人的能见的那个微妙的性能是无形无相的,不论眼睛有无疾病、眼睛功能是否正常,此性都存在。即便瞎子,目不能见,但那种能见的性能存在。只是眼睛出了障碍而不能发挥那性能的作用罢了。

比如一个盲人看不见东西,经过医疗,复明了,便能看了。他作为瞎子时那个能见的性能并未消失,所以治疗之后就能复明。这个性能就好比人的看不见的但存在的法身,是生命的本来的功能。能看见的器官及其作用就像是报身。

即便人具有能见的性能,但如果没有眼睛,就无法看了。眼根,包括了现代医学讲的眼球、视网膜、视神经等所有的功能。我们的能见的性能一直存在,眼根眼识的机能、作用都存在,人就会看到纷繁的大千世界,能看见的这些就像是化身一样。站在六祖“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的角度看,这纷繁的世界可以看成是自性的化身。

苏东坡是禅道双修的伟人,谙熟道术,积极修炼。

玄华今天说:老师,六祖是听闻《金刚经》开悟的,可以说他的《六祖坛经》与《金刚经》是一脉相承的,他说的法与过去诸佛说的是一样的,这就是传承吧?

我说:《金刚经》是体,《坛经》是用。全体即用,全用即体。用则更丰富、现实。

玄华说:体能生用,用则万千。

兴南子曰:

青年读经已不疑,直至如今心如之。

多生夙慧今生证,信受奉行自生益。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E0NTU0NA==&mid=2650796880&idx=2&sn=cde5387b0e8026dbb2b6ea7c0595d536&chksm=f05d33b7c72abaa103938169f450b0997fb1c9018687a07d640e13d72eb83f912a9081f7590b&mpshare=1&scene=1&srcid=0920gqvKXlI1wAIM9IzM3HC0&sharer_sharetime=1663667422751&sharer_shareid=4a11f8a79793c6b3767599e6ea365df6#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1 12:22 , Processed in 0.5976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