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星期一觉明杂感
修行要保持一颗无分别心,但是为了修行不错路,有的时候可非要仔细分别不可。人是趋乐避苦的,我学习传统文化,也就是因为学了以后自己变得快乐了。所以,我今天想谈谈快乐。原来的时候,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总觉得只要不出格,孩子学什么做什么,他快乐就可以。慢慢地,尤其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才明白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或者说是有问题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快乐分真快乐和假快乐。假快乐快乐一时,会带来后患,甚至是毁灭性的结果。譬如学生不听课不做作业,是很轻松快乐了,可是近则有老师责罚,远则有社会的吊打;或者吃垃圾食品,吃的时候是爽,但躺到医院里时就悲哀了;更有吸食毒品,飘飘欲仙者,为了追求刺激,量会越来越大,次数会越来越频繁,轻则倾家荡产,重则一命呜呼。而真快乐,则现在乐,将来乐,由乐入乐。其次,快乐有独乐和众乐。人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损害了别人的快乐,是假快乐,会遭到反噬。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还属于家庭,还属于社会、国家、世界,他对家庭、社会、国家、世界是负有或大或小的责任的。孩子追求快乐没有错,然而不能为了自己的快乐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再次,快乐有即时快乐和非即时快乐。即时快乐就是你会马上得到快乐。为什么很多孩子玩网络游戏容易上瘾?据说,网络游戏设计者利用心理学原理,及时反馈,刺激玩网游的孩子体内多巴胺的分泌,使得孩子变得兴奋、快乐,由于孩子们大脑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缺乏强大的意志力,往往就会被拖下水去。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有的孩子不喜欢学语文,却喜欢学数学,为什么?一道数学题解出来,立刻让他充满了成功感,可是语文却很难达到这种效果。非即时快乐,就是说你做这件事所获得的快乐,需要一段时间缺乏快乐的付出才能得到。如跑步,我听一个有经验的跑者讲,刚开始跑时,会不愿跑,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这么傻要跑步,但是一旦达到某个点,大脑里就会内分泌内啡肽,那种快感难以言说,而且通过适量的跑步,一个人身体健康了,健康的身体又会带给人更多的快乐。当然,一个跑者长期坚持跑步,随着快乐的增加,只要一跑步就会感到快乐,那就是随着身心的适应性变化,非即时快乐变成了即时快乐。最后,快乐还分有条件快乐和无条件快乐。有了大把的钱,有了大房子,有了漂亮女朋友……才能快乐,这就是有条件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往往很短暂,因为有了一百万,你还想一千万,有了一千万,你又想一亿。而且这种条件很容易就被破坏,比如佛教讲八苦,其中有两苦,就是“爱别离苦”和“怨憎会苦”,亲亲爱爱要分离,不是冤家不聚头。什么是无条件快乐呢?就是不用加什么条件,你现在在那里坐着,在那里站着,在那里躺着,在那里走着,你就感到很快乐。能达到这样,关键是人要一颗感恩心。当然,这样的无条件快乐还是有一定条件的,还不是最纯粹的无条件快乐——纯快乐。当你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黑暗想念和行为,去除自己生命里的杂质,最后获得了纯生命,也就拥有了纯快乐。文天祥先生被元朝关在污浊不堪的土牢中,他在《正气歌》写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在《证道歌》中永嘉大师则更加豪迈地唱出:“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