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代科技有多惊人 被歪曲剽窃的历史

[复制链接]

1221

主题

1453

帖子

65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14:5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明 于 2022-10-31 15:02 编辑

明代科技有多惊人 被歪曲剽窃的历史
李兆良
科学正史,美洲郑和学会会长2020-07-10 08:26

上文附了两个北极俯览图,一是《坤舆万国全图》,一是现代卫星遥感的投影地图。
从轮廓已经可以感受到《坤舆万国全图》与现代卫星遥感地图几乎重叠。现在再举一个例子,细细品味《坤舆万国全图》的精确度,让大家体会明代中国科技的惊人之处。
坤舆万国全图
现代卫星遥感地图
纬度是比较容易测量的,中国的做法是用“北极出地”,用中午日影的长度测量。
经度比较困难,因为没有日影的标准。本初子午线可以随意定。
《坤舆万国全图》的本初子午线定在非洲最西点,即今天的Cap-Vert 作为0度,就是图中垂直的中线,非洲西部有两个点,另一个是Gambie河口,也清楚标示。
为什么中国人把本初子午线定在非洲最西端?因为这是亚、欧、非三洲整个大陆板块的最西端,过了这里,就是大西洋。中国有大西洋,小西洋,西方没有小西洋,因为在欧洲东面,所以称为印度洋。明代中国人知道西洋有大、小之分,不是明显比较过吗?没有渡过,如何比较?明代中国人渡过大西洋,就是到了今天的美洲。明代到达西半球美洲是没有疑问的。
欧洲人到18世纪还不能准确测定经度,经常触礁。1714年,英国曾经悬奖征求测量经度的办法,1773年,John Harrison才以他的时计Chronometer 获得奖,这是美国立国前3年的事。
今天的本初子午线被英国定在格林威治为0度,是1851年的事。以格林威治为0,Cap-Vert, Senegal, 位于17°31′13″W。从今天的北极圈俯览图,非洲最西点正好是约17度左右。即是说,以地球360度圆周,《坤舆万国全图》本初子午线的经度误差是0.5度,即千分之一!
我几年前一篇文章有更多材料:《本初子午线吐露了地理大发现的秘密》

(2016-01-11 08:34:07)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57879f0102w37u.html
​非洲 Cap-Vert ,及在非洲大陆的相对位置。
明代中国人决定这是非洲大陆的最西端,必须整个非洲西部都航行过,测量每一处的经度作比较。不止如此,还要计算欧洲各地的经度,决定非洲这点是整个欧、亚、非大陆板块的最西端。所以,明代中国人不止知道非洲最西端,也知道整个大陆板块的最西端,把以西的海洋称为大西洋。
看看当时欧洲人如何绘制地图。
墨卡托的北极圈地图(1595)
前一篇文章提到墨卡托 Gerardus Mercator 绘制的欧洲人第一幅北极圈地图,只显示一部分,整个地图是编造的,错得荒谬,我只是举出一点,墨卡托严重错误地把加利福尼亚绘到北极圈。1595年老墨卡托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出版了这幅地图。
1595年,利玛窦在中国去南京途中,很快被赶到南昌,这是他很不得志的时期。当时从欧洲到中国,水路要走大半年到一年。就算利玛窦获得这幅欧洲第一幅北极圈的地图,他也无法更正所有墨卡托的错误,完成《坤舆万国全图》的北极圈地图。
另一位欧洲与墨卡托齐名的奥特里乌斯Abraham Ortelius。
注意看,奥特里乌斯的非洲地图的经度是钻石形(榄核形),这是哪种投影法?这不是地球, 是榄核了。利玛窦又如何把这幅图转换成《坤舆万国全图》正确的弧形经线?1570年奥特里乌斯的地图集,就是利玛窦自己说的带来中国的西方地图,传闻是《坤舆万国全图》蓝本。
《坤舆万国全图》是1602年献给万历的。1603年的奥特里乌斯非洲地图没有改进,还是榄核形的经线。谁正确,谁错误,谁抄谁的地图?一目了然。
奥特里乌斯非洲地图(1570年)
奥特里乌斯非洲地图1603年
西方地图错得一塌糊涂,如何是《坤舆万国全图》的蓝本?长期以来,教科书上写地图学“西学东渐”,以为西方带来科技,没有看实际地图比较,只是人云亦云。 把自己先人的伟大科技贡献忘了,害了中国人几百年。
地图史必须更正,中西交通史必须更正。
李兆良
2020.7.9
转载自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4059&s=fwzxhfb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8 07:49 , Processed in 0.4794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