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 :许多时候,与人沟通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言行之间的差距
平常心是道,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要太刻意。要明白,最好的东西、最好的做法,永远都是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但也用不完的,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老子还有另一种说法是,道治的国家,君主从不刻意地教育和规范百姓,但百姓自然能升华,还会觉得自己本来就是这样,因为,某种规范已经成了他们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管理家庭也是这样,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我也是这样教育和培养自己的。 如果你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有一天将做事变成生活常态,让某种家庭文化变成生活常态,他就自然会这样活着,不需要你奖励和激励,也不需要你强迫或要求。当然,你也要这样培养自己。如果你自己不愿这么活,却要求孩子这么好,训练孩子这么活,你就肯定不会成功,因为他不会愿意的。他会觉得你言行不一,心里会滋生出无数的疑问和不满。 他也许会告诉你,也许不会告诉你,但他心里肯定有这样的潜台词:既然这样很好,为什么你自己不这么活?为什么你说的话,跟你的行为有那么大的区别?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怪责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却很少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之间的差距。每当我们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时,孩子就会盯着我们,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同样道理,当你要求自己的同事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到底是规范的遵循者,还是规则的破坏者。 如果你将自己制定的规范遵守得很好,你的同事就有可能心服口服地按你的要求去做,相反,如果你要求别人这样,自己却不是这么做的,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就没有人会认同你——或许仍然有人会照你说的去做,但他们遵循的也许不是你的话,而是规则本身,对他们来说,你只是规则的出口而已。当然,只要能达到维护规则的目的,这样也行。但是,假如你一方面提出规则,一方面破坏规则,规则又怎么能得到维护呢? 所以,要求孩子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哪怕暂时做不到,也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并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向往和努力。 否则,你的孩子也会变得像你一样言行不一,甚至阳奉阴违——在你面前规矩本分、知足常乐,在你背后则贪图美食、美音、美色,并且不以言行不一为耻。 时刻都要记住,我们是孩子的镜子,家庭文化的本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老子的心事》第二辑雪漠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