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摄一切善法戒”?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大家都晓得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诸恶莫作”是摄律仪戒,“众善奉行”是摄一切善法戒。这两句话是佛学的重点,也是中国文化的重点,其所涵盖的意义谁都知道,但是谁都做不到。
禅宗有一则公案,唐代有一位连法名也不用的禅师,在山上一棵大树上造了一个像鸟窝的篷子,自己住在草蓬里,人称“鸟窠禅师”,白居易在杭州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便前往参访,白居易看鸟窠禅师住在树上,十分惊讶地说:“师父啊!下面是万丈悬崖,你住在这里多危险啊!”鸟窠禅师说:“我一点也不危险,我看你才危险!”
白居易心里觉得奇怪说:“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职位比现在的省主席还大,那有什么危险?鸟窠禅师说了两句话:“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其实人人都如此,心里妄想像一把火一样在煎,心里的思想、情绪、业力停不了。白居易到底是学问好、修养高,马上跪下来皈依鸟窠禅师,并且问师父怎么修行?请求师父传法。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话。鸟窠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知道而做不到有什么用?如果做到了就是“摄一切善法戒”。摄善法戒是行一切功德,然而功德成就还不够,必须饶益一切众生行菩萨戒,亦即成就他人的戒。
天下一切众生没有不自私的,所以永远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佛。只求利益一切众生,不求利已,才是真正的菩萨,做到“饶益一切有情戒”才能成佛。饶益有情戒更是难办,实际上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非发愿饶益一切有情不可。你看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首先发愿都是利益一切有情,而不是利益自己,因此他成就得特别快。
许多学佛、打坐或修道的人常常跟我说:“老师啊!我都没有什么进步。”唉呀!凭你那种行为、心性想要进步?如果有进步,那真是无佛理、无天理了!一切为自己,自私自利,那你进步了,我怎么办?他又怎么办?所以你不要问为什么没有进步,没有成就,为什么做人做事有那么多困扰?先问你自己发心、发愿了没有?做了几件好事?
《药师佛的济世观》
-----------
讲到底,佛法的基本道理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每次念到这四句话,我个人都会感到惭愧,能够做到多少,实在是没把握。“诸恶莫作”已经太难了,这还是消极的行善;“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行善,真菩萨行一定要做到。前两句是讲外在的行为现象,第三句“自净其意”是讲内在,是根本的道。
“自净其意”不是自空其意,净不等于是空,意念做到了一切皆空还只是小乘罗汉境界,落在一边。在禅宗讲就是“担板汉”,只看到空,没看到有。如果一动念,空的清净境界没有了,那不算是真定。
菩萨的戒定慧就在作人做事当中,乃至上入天堂,下入地狱,念念都在定中,不怕起心动念。因为起心动念的念头是净的,至善的,也等于《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前三句都做到了,就什么经典也不用研究了,那就是佛法了。所以第四句说“是诸佛教”。
唐代诗人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所以也称他为白香山,是个学佛的人。白居易在政途上是受过几次挫折的,有一次他被贬为杭州太守。当时有功名的人都喜欢在中央作官,外放到地方作官是降级。现今西湖还有两条堤,其中一条叫白堤,就是他当太守时修的,堤上一株杨柳夹一株桃树。另外一条堤叫苏堤,是苏东坡被贬到杭州时修的,也是一株杨柳夹一株桃树。西湖之美,与他们二人当地方官时所作的建设,都有关系。
当时杭州有一位有道的和尚,他本名已经没人知道了,大家只叫他鸟窠禅师,因为他在山崖上铺了草像个鸟窠一样,人就坐在上面打坐。白居易是地方行政首长,听说有这么一位和尚,就上山去看他。参拜之后,白居易就求鸟窠禅师指点一条佛法修行的明路。
鸟窠禅师说,很简单,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一听不过如此,就说这道理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鸟窠禅师回答说,可是八十岁的老头还做不到啊。白居易听了非常佩服,立刻向鸟窠禅师顶礼。
白居易讲的也是实话,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哪有老师教学生去做坏事的?像我常讲一个故事,多年以前,我的孩子还很小,我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有一天很累了,想睡一下,就交待孩子如果有客人来,就说我不在。后来有客人来了,孩子对人家说,我爸爸在睡觉,叫我说他不在家,这个客人听了就直接进房中找我了。这个不能怪孩子,因为我们教他不能说假话,就这么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善恶之间多难处理。
由此想起另一个故事。宋欧阳文忠公游嵩山,问一老和尚,古人有修行的可以做到谈笑风生,“坐脱立亡”,要走随时就走,很潇洒的,为何现在的人做不到呢?老和尚答:“古之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乱?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怎么做得到坐脱立亡?你们打起坐来,念念在腿痛中,怎么坐脱立亡?
行一切善,除一切恶,除一切恶要做到净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翻过来就成十善业,是学佛的基本行为。我常说,学佛慢一点来,先学作人,人都没作好,想学大乘道成佛,没有那么简单的。
佛法五乘道是五个阶梯。千万要注意!先学人道,就是十善业。再修天道,以至善配合禅定。然后才是小乘的声闻、缘觉,那禅定就更进一步了,配合解脱知见修的,最后才是修大乘菩萨道。中国佛法往往一上来就是大乘菩萨道,学得太大了,所以中国学佛的人变成专门吹大牛,连人道的基础都没有打好,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反省。
******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这里都是打雷的声音,有如雷震,但众生听不见。学佛想证道千万要抓住这两句话!没有修福德资粮就不要妄想成就,怎么样开始修福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没有功德成就的话处处是障碍,身心都会是魔障,内外环境都是障碍。
无量功德成就是修福报,无量佛土皆严净是修智慧的成就。怎么会无量佛土皆严净呢?心净国土净,要念念清净。一呼一吸是一念,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个烦恼,所以念念清净才能够证到无量佛土皆严净。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怎样才叫作学佛呢?“我随一切如来学”,释迦牟尼佛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普贤菩萨等愿行,乃至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伟大行愿,从自己的身心上切实奉行。
第六识的意根,随时随地挂念着这些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将它慢慢深植在自己的意根里,最后融入整个阿赖耶识中,如此,八识田中的业识种子就转化了。《楞严经》提到观世音菩萨以一切身度化六道群灵的愿行,不就是最值得大家全心全意效法的吗?大家学佛一开始就该“修习普贤圆满行”,开始圆满,最后一定圆满,开始的道路正,最后的目的也一定正。
修道最困难就是入手,要认识清楚,开始走的是对的正路,则“终修”,到了最后还是对的。因此我常常告诉大家,最初的就是最高的,所谓最高的就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不对的话,什么都错了。所以学佛修道要讲道德行为,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常简单的两句老古话,个个都会讲,人人做不到。如果第一步不对,以后修了半天还是不对,你这个中心基本不打好,想求到最高深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我说参同契》
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Q5NzkyNg==&mid=2653370201&idx=1&sn=457ba3f6e321aa25e61706e17ac01656&chksm=8bc99f70bcbe1666378189db78be3d089d3360b85d9b03b39dfcd1393f8eb6ba35d93d000be2&mpshare=1&scene=23&srcid=0402XhxovRdBUvWjoj1znljl#rd欢迎光临 Discuz! Board (http://nwq.hengkaikeji.cn/nwl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