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标题: 南怀瑾老师:学佛慢一点来,先学做人,做到这个是基础! [打印本页]

作者: 觉明    时间: 2017-9-27 22:37
标题: 南怀瑾老师:学佛慢一点来,先学做人,做到这个是基础!
南怀瑾老师:我常说,学佛慢一点来,先学做人,做到这个是基础!

原创 2017-09-27 作者:南怀瑾 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除一切恶,净身口意。”行一切善,除一切恶。除一切恶要做到净身口意三业。佛学的观点认为我们凡夫的身口意,随时都在造恶业。身的恶业有三种:杀、盗、淫,是身体的行为。现代人生活讲享受,一讲享受就离不开杀、盗、淫。你要吃好的,就造杀业;我们的生活用品都是靠别人的劳力来的,每个人都在盗;淫,除了男女之事以外,生活过份享受奢华也是淫。
口的恶业最多,有四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妄语是说谎话,我们几乎无时不在说谎话,日常寒喧最多,几乎是惯性说谎;恶口是骂人,不一定是骂粗野的话才是骂人,有时文人骂人是转个弯来骂,那骂得更厉害,也是恶口;两舌是挑拨是非,人与人在一起最喜欢讲是非;绮语是俏皮话,油嘴滑舌的话,不正经的话,空话都是。
意识的恶业有三种:贪、瞋、痴,是心理思想造成的。贪就是占有的欲望,我们无时不在贪欲中,连你请人顺便帮你做个什么事,也是贪小便宜;瞋是愤怒、埋怨的心理。怨天尤人也是瞋念。痴就是智慧不够,道理不明。
身口意三业,翻过来就成十善业,是学佛的基本行为。我常说,学佛慢一点来,先学作人,人都没作好,想学大乘道成佛,没有那么简单的。
能把身口意三业改过来,就是除掉一切恶,不犯过错。能把人道的十善业道修好了,再修天道,然后再修声闻道,然后修缘觉道,再修菩萨道,最后成佛。这就是所谓的五乘道。黄教宗喀巴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论》,就是走这个路线。他是根据印度一位祖师阿底峡尊者所著的《菩提道炬论》扩充而来,而《菩提道炬论》是由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演化而来。很多人学密宗,不懂这个教理,学了个咒子就回来轰隆轰隆地念,真是胡弄胡弄。中国佛法也是走这个次序,看永嘉禅师的文集,就知道他走的也是这个路子。
所以我常感叹,你们读的是什么佛学概论啊!真佛学概论是《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摩诃止观》《宗镜录》《菩提道次第论》,现代人写的概论是“盖”论,是吹牛的。
佛法五乘道是五个阶梯。千万要注意!先学人道,就是十善业。再修天道,以至善配合禅定。然后才是小乘的声闻、缘觉,那禅定就更进一步了,配合解脱知见修的,最后才是修大乘菩萨道。中国佛法往往一上来就是大乘菩萨道,学得太大了,所以中国学佛的人变成专门吹大牛,连人道的基础都没有打好,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反省。

*****

“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真正戒行清净了,就是菩萨的净土。讲到戒行多可怕,三皈五戒、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有多少?《维摩诘经》没有讲得这么可怕,你只把十善业道做到,一切戒行早圆满了。身三业:杀、盗、淫;心三业:贪、瞋、痴;口四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十个修行圆满了,戒行自然清净。

所以我们晓得佛法细分不只三乘,有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学佛第一步把人乘做好,人都没做好,基础是没有的。人没做好,升天的资格都没有,还想做到阿罗汉、得菩萨果?人乘的基础,甚至全部五乘的基础,都建立在十善业道。能做到十善业道,然后以善果回向一切众生,才是持戒成就的标准,然后可以往生佛国。
*****

“净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十善业道,去恶为善,把身口意的恶业转过来,净十善道是修行的第一步,是修五乘道最初步的人乘道。光修十善业道就是学佛吗?不是。你注意这个经文,一个字都不能放过。是要“净”十善道,光是除一切恶、行一切善还不算,要善恶两头都不住,达到心净则佛土净的净土境界,这样才能受人天福报。
其实出家人比在家人有福报,头发一剃,就可以住在山明水秀的地方,即使在都市中,至少也有明窗净几。吃的虽然没肉,但是也有素鸡,这些都是清福。我们把福气分成洪福与清福。洪福是在这个红尘滚滚世间的福气,像普通人有儿有女有钱有地位之类,其实这都是烦恼,福气福气,福愈大气也愈大。有洪福的人往往享受不到清福,有清福的出家人,往往不珍惜清福。清福是哪里来的?是修十善业道来的。
明朝有个读书人,学问很好但是不出去考功名。他每天晚上吃过饭一定烧一炷香,一路拜到门口,然后插在门口。这个叫作烧天香,供养天神。他烧了几十年的天香,终于感动了天神,有一晚,天神现身在读书人面前,问他有何所求。读书人说自己一无所求,天神一听都为之动容;再问他真的什么都不要吗?读书人想了一下说,自己真的什么都不要,只希望能够健康长寿,游遍天下名山,一辈子没有烦恼。天神听了又动容了,说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不可妄求。他求的这个就是清福,你要求功名富贵都可以许你,你要求这个,办不到的。
你看,什么才是福?可惜有人享清福却不知人在福中,结果消了福报,那才惨了。所以“净十善道,受天人福”是享清福。有些学佛的人都很有福气,可是他不懂,反而向我埋怨说,自己学佛那么多年了,什么都没有。我反问他,你还能要什么啊?你已经很舒服了!怎么不明白呢?
“修四无量心,开梵天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道的基本。怎么叫无量心?慈悲喜舍心都是无限的,胸襟开扩,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学佛先修十善业道,进一步修四无量心。修成了四无量心得什么果报呢?梵天道。上面已经说得天人福了,还有梵天道吗?修十善业道所得的果报,是欲界天的人天乘之报,有五欲之乐。修四无量心的果报,是欲界天再上一层,色界天的梵天之报。所以修四无量心的功德,比修十善业道大。
这些福报要怎么样才修得到呢?第一步,要做好人做好事,净十善道,修到欲界天人的福。进一步,修四无量心,修到色界天人的福。而不以此为满足,还要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身口意善,得佛威仪。学佛就是这样学的,不是南无南无才算学佛。这也都是靠功德累积而来的。
“深修善法,所行转胜。”大乘佛法就是修一切善,这不是声闻缘觉众可以做得到的。你看,佛弟子们多半是出家众,专修声闻缘觉,固然少了做恶事的机会,但是离世修行是小乘道,不是菩萨道。大乘之道是积极地修一切善,不逃避。既然修一切善法,那就不免要入世。能跳进染缸而不被污染,是多么的难!所以菩萨修大乘道,难行而行,不断地进步,善上加善。
佛法的基本道理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每次念到这四句话,我个人都会感到惭愧,能够做到多少,实在是没把握。“诸恶莫作”已经太难了,这还是消极的行善;“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行善,真菩萨行一定要做到。前两句是讲外在的行为现象,第三句“自净其意”是讲内在,是根本的道。
“自净其意”不是自空其意,净不等于是空,意念做到了一切皆空还只是小乘罗汉境界,落在一边。在禅宗讲就是“担板汉”,只看到空,没看到有。如果一动念,空的清净境界没有了,那不算是真定。
菩萨的戒定慧就在做人做事当中,乃至上入天堂,下入地狱,念念都在定中,不怕起心动念。因为起心动念的念头是净的,至善的,也等于《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前三句都做到了,就什么经典也不用研究了,那就是佛法了。所以第四句说“是诸佛教”。
整理自《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Q5NzkyNg==&mid=2653368511&idx=1&sn=930cb57fe6ad0686b0341b55d96656c7&chksm=8bc99896bcbe118045fa35547b18baf2002dcf7f7c6b2505a9011d39c2bc43d3ae60a7b66b29&mpshare=1&scene=23&srcid=0927VB47xNGJC0KeR1t1GFFA#rd





欢迎光临 Discuz! Board (http://nwq.hengkaikeji.cn/nwl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