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南无情结
1989年1月,刘成庄的师父师惟新在洛阳逝世。身在海南重任在肩的刘成庄未能为师父送行。实际上刘成庄参军之后,他就再没见过师父。师父曾经说过“不许见”、“不许说”。后来,听与师父接近的道内人士说,1976年,中越边境战事后,师父似自言自语地说:“成庄那孩子,不知道是死是活……他该是‘三十代’……”别人不知道‘三十代’是啥意思。
后来,有人把师父的话传给了刘成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师父坚持“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路口送知人。”把它作为“知人”传下去的意思。而他公职在身,按传统方法在“十字路口送知人”实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2005年12月,“中华龙”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口举行。参加安全保卫工作的刘成庄看到那么多太极拳爱好者世界各地相聚海南岛,突然感悟到:时代变了,南无拳不能再关门单传了!自己以“金刚拳”的名义,把南无拳用于除暴安良的经历本身,事实上已经改变了早先道人们练南无拳强身健体护道保庙的走向。南无拳健身养生的功能自己了然于胸,深得其意。为何不把它向社会推广呢?
接下来,他从南无拳套路中挑选出一些招式,吸取太极拳套路柔美流缓之长,又重新组合成一套28式的“南无养生拳”,实验定型之后,决定“十字路口送知人”。海口市万绿园公园是当地群众趋之若鹜的休闲场所,其中不乏习武之人。一天早晨,刘成庄身着警服,认真观看了一群人练武之后,走上前去,报上家门,把南无拳简要介绍一番,又讲起健身功用,接着就示范“南无养生拳”。他看大家颇有兴趣,说可以免费教大家练习。第一批徒弟在海南公开亮相。
之后,他开始了对南无拳的大密度推介、宣传。
2006年《中华武术》刊登南无拳全部套路。
2008年10月,央视播出专题片《铁拳侠义:刘成庄》。刘成庄一时成为新闻人物。当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传统武术拳种大赛上,刘成庄获特等奖。12月,西安市邀请刘成庄到西安展示南无拳,得到道教界、文化界、体育院校国家级拳师的广泛认可,并将策划开发南无拳,欲请刘成庄到西安坐镇,传授“南无拳”。
2009年春节,正月初六,刘成庄家乡所在地洛阳市老城区主要领导分批多次飞往海南,向刘成庄介绍洛阳市关于上清宫的近远期规划。5月,刘成庄受邀回到故乡。在他当年练武的上清宫,他百感交集。老城区即行布置“南无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安排人力、财力,对“南无拳”文字和视频申报资料进行了编写和录制。
2010年2月,南无拳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刘成庄被确定为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无拳)第30代传承人。12月,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在老城区举办了成立仪式。
2011年12月,南无拳入选第三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月,南无拳研究会团队参加洛阳电视才艺大赛,经过对13场赛事近千节目评比,南无拳获金奖。
南无拳开始以“洛阳拳”之名传播,洛阳练习南无拳,人数激增。
洛阳上清宫的开发,在缓慢的节奏中进行。
而刘成庄,这个在海南岛威名赫赫的特警教头,开始成为古都洛阳今天的一张名片。